陇西县紧紧围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人才推进工程,着力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急紧缺人才和传承创业人才培养引进上下功夫促提升,聚力打造“中国药都”“陇药”主产区中医药产业人才聚集高地,为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围绕民生实事,助推高校毕业生扶持中医药企业。近年来,为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中医药企业人才需求“双重压力”,陇西县建立健全了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信息库和县域中医药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上门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先后成功举办中医药企业人才招聘会7场次,一方制药、普尔康药业、中天药业等20家县内中医药企业签约中医药及相近专业高校毕业生640人次。同时,按照省市关于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政策,按照每人每月财政补贴1500元的标准,引导22名高校毕业生到扬子江药业、康美中药材公司等12家中医药企业服务。
二是围绕名企带动,注重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大力实施以规模化大型中医药企业为支撑的“名企+”工程,依托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园区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项目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采取“高端人才重点引进+急需人才定向培养+技能人才遴选储备”的模式,制定出台了《陇西县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创新科技项目和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围绕“引进一个项目,留住一批人才”的工作目标,在县中医药产业园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对子女入学优先照顾、配偶就业优先推荐、家庭住房优先解决,营造让人才安心工作的浓厚氛围。目前,园区已入驻一方、中天、奇正等国内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23家,吸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4人、专业技术人才329人(全职引进242人)。
三是围绕名校协作,注重培养中医药急需紧缺人才。坚持“政府搭台、企校合作、多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引导县内中医药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双向协作,合作共赢”。目前,一方制药、中天药业、惠森药业等8家县内中医药企业先后与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国解放军药用研究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用“企业搭台、院校联系、顾问指导、园区孵化”等方式,多方位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先后签订了《中药质量追溯种植管理软件》技术服务协议,建立了中医药人才实训基地,与兰大药学院合作,在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建立了电子专利申报系统。截止目前,先后邀请35名省内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来陇西开展培训工作,共培训中医药管理及相关从业人员600多名,培养中医药电商营销人才21名、质量检测人才8名。
四是围绕名师指导,注重培养中医药传承创业人才。将中医药人才培养纳入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范畴,扎实开展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提升设置县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为一级临床科室,配备遴选储备医、针灸、康复理疗等方面的指导名师48名、继承人188名专题开展临床教学,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625人(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20项。传承人中有8人被评为甘肃省乡村名中医,11人被评为定西市名中医。积极选派选派191名技术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西学中、中学典”和全科医生等各类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连续承办了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引进国内外3800多名专家学者为陇西中医药产业研发建言献策,助推了中医药产业发展。
五是围绕县情实际,注重培养中医药养生旅游人才。积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有利机遇,不断壮大中医药旅游产业。根据陇西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陇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旅游开发建设上主要打好“李氏寻根文化”和“中医药养生”两张文化名片,向外推介“丝绸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的陇西新形象,重点将旅游开发与李氏文化传承与挖掘、中药材产业链延伸有机结合,开发文化旅游寻根祭祖产品和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加快陇西旅游业由事业向产业转变步伐。同时,积极谋划并组织实施甘肃华盛文化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中医药生态养生体验中心建设项目。今年,甘肃省决定于9月下旬在陇西县举办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届时还将举办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全国中医院院长大会暨医疗器械展销大会、“一带一路”中药材采购大会、药膳节、中医康养节等各类特色节会,以及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医院院长高峰论坛和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来源:定西市委组织部